查看原文
其他

距“黄河大合唱”,还差个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

五木先生 泰伯网 2022-05-16

报道数字经济  


  定义转型中国


泰伯网 五木先生 | 撰文

“黄河宁,天下平。”
近日,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,环境部于2019年年底启动了《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》编制工作,明确了融合卫星、航空、地面等监测手段,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、建设统一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平台等重点建设任务。
摆在面前的,“卫星数据不够”“数据各用各的”.......是黄河监测过程中的现存难题。

01
多单位分管,分流域监测

“当前,黄河流域由多个单位分管。”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人员陈晨(为化名,下同)表示。
“黄河水利委员会直管下游河道监测,包括从山西、陕西、内蒙托克托等区域往下的河道。剩余的河道,从内蒙三省交界处往上的上游区域,属于各个地方水利厅直管,包括河道工程建设以及相关的运行管理等。” 
其中,“黄委直管河道更多集中在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这4省,河道的水文监测工作较多,各个卡口设有国家级水文站网。”陈晨表示,“基本上国家级的站网已经按照《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》在建设中了,一期项目开始验收,目前正在进行后续的建设。”
“黄委水文局专门负责统一的建设,基本上从上游河源区一直到下游建立了站网。只不过直管河道流域之外,第一没有派出机构,第二也没有相关的河流管理单位。”陈晨表示。
《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》中提到,加强测站特性分析,把准测站功能定位;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及手段,全力推进水文要素在线监测,融合5G、人工智能(AI)、空天、遥感等前瞻性技术,构建立体监测体系。
在相关作业人员看来,除了遥感、无人机,以及地面监测,其他的监测正在补充。“另外,从山西与陕西交界的韩城附近,一直到入海口,计划建覆盖中下游流域的视频监控网,目前还在规划阶段。以往只是关键点有无线视频覆盖。”

02
卫星不够,数据不足

“现场监测手段还比较少,依然需要很多人力。”某研究院所研究黄河流域的章天(为化名,下同)指出。
“卫星监测并不是每天都会有数据,覆盖也没那么频繁。无人机虽然可以补充,但是不能保证每天都能飞,覆盖范围也不够广,而地面巡查主要依靠于各个河道上的人工。”
“2012年—2013年开始做这方面的实验,不过并没有对整个黄河流域进行监测,只是对黄河入海口进行监测、研究。”章天做黄河监测研究有七八年了。
“之前做卫星监测,但是监测数据准不准确并不确定,现在卫星监测精度确实提高了。但卫星数据比较少,还满足不了需求问题”,章天如是说。
“如黄河口生态养殖、环境监测、应急搜救等,对数据量需求大。”章天坦言,“现阶段,环境卫星可能一天过境一次两次,雷达卫星可能好几天过境一次。”
尤其在黄河凌汛期。“黄河属于高泥沙河流,有些设备与传统的水文监测手段在高泥沙河流中无法正常发挥作用,需要多方合作。特别是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3月,黄河有个凌汛期,届时黄委一般跟高校合作做一些冰凌的监测,如测冰厚、冰凌密度,还有封河日期。”

03
打通数据,加快一体化

细数下,参与黄河全流域监测的相关单位,涵盖了各地方水务部门、黄委、中科院、生态环境部门以及一些高校。已经参与的企业,既有遥感企业,也包含部分互联网企业。
“数据并不相通,各用各的,是目前最大的难题。”章天坦言。
“现在做黄河监测研究,已经开注重数据融合了,如打通卫星数据与现场观测数据壁垒。相比之前要求对数据格式、空间尺度等统一,现在融合的难点降低了。”章天指出。
据陈晨透露,“水利部正在建一个统一的监管平台。目前各个流域之前建的平台也要按照这个要求进行收集和统一。”
此外,“水利部专门安排过一个流域规划,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规划,如今已经进行了细化。”
5月19—20日,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》初步成果咨询专家意见。“这一规划由水利部安排,整个黄委组织,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具体执行。”
如今,生态环境部提出建立黄河全流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信息平台。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。融合卫星、航空、地面等监测手段,完善生态质量监测预警技术体系,加强生态地面站建设,提升水生生物监测能力,形成陆海统筹、天地一体的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网络,定期对流域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质量开展监测评估,支撑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生态保护修复,服务全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管。
此外,建设统一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平台。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,构建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“一平台”和“一张图”,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统一存储、综合分析和共享发布,提升监测数据综合应用服务能力,实现决策科学化、治理精准化、服务高效化。


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

杭州,凭什么拿下“数字第一城?”

《精读》

党管数据?人民网为啥要做最大to B、to G的卫星应用生态三调后又一重大项目启动,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面铺开社论 | 何鸿燊身后,商业巨贾的航天接力棒交给谁?独家 | 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需求井喷,一日需求超去年全年全国人大批准1.3万亿国防预算,卫星互联网产业有啥机会?| 独家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